效果图制作中的知觉研究与环境设计》》》

在进行效果图制作过程中我们要对环境设计熟悉掌握,同时对知觉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也要有所了解,对“知觉”这 一术语的界定因学科而异:心理学家强调神经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含义: 人类学家把“知觉”视为一种与情感反应,价值观心和文化传承等有社的文化体验;现象学哲学家认为“知觉”是人认识事物的起点,是出于直党的长验, 只能用描述的方法,不能用“客观思维”(知识和科学)加以解彩(M.Merleau-Ponty,1945);规划和设计人员更偏爱用笼统的“感觉(到)》“体验(到)”、“觉得”去涵盖“知觉”和“认知”,包括范围比心理学更广 出于应用需要,我们更关心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觉研究成果对环境设计的具体影响一视知觉研究的深化在各种感觉之中,视觉的穿透力最强、感觉最敏锐,所获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其他感觉。 研究发现,视网膜由中央凹、黄斑和周围视觉组成(图1-4),各自具有不同的视觉功能,它们使人以三种各不相同却又相互协同的方式观察世界。

位于视网膜中央的小凹,含有最微细的视锥细胞。 中央凹形成的视野成圆锥状,水平和垂直视角均为2(左右; 当头部保持垂直或略微前倾时,中央凹视觉通常看着视平线以下10左右的地方,这一点在室内设计和展品布置中特别重要。例如,在日本的传统住宅中,人们通常盘腿坐在榻榻米上,中央凹的注视高度低于站立或一般就座时。 因此,对应界面的局部设计宜相对精致或亲切,陈设也应相应降低离地高度。 同时,中央凹还具有辨别物体精细形态的能力(即“视敏度”),例如,它使人能极敏锐地看到离眼30.5cm,直径0.3至6mm的小圆;使人有可能完成穿针、引线、拔刺、雕刻等精细工作。 人类学家霍尔曾正确指出:“没有中央凹,就不会有机床、显微镜和望远镜,山句话,就没有科学。”当人观看对象时,中央凹视觉一般沿点划式轨迹进行扫描(scanning).所谓“划”就是扫视;而“点”就是停顿和注视。扫描可较快了解全局;注视则能深人局部。其中,停顿即注视的时间又与人的兴趣呈正相关: 对一点注视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兴趣,反之亦然。

因此,就直觉而言,匀质的景观即缺乏停顿点的景观,如铅灰一色的天空、烟波浩渺的大洋、茫无边际的沙漠、单调划一的建筑等等,往往很快(不是马上) 就会引起视觉疲劳,继而使人产生厌倦。换言之,人需要注视点“什么”。 于是,建筑群中的尖塔、碧波中的点点白帆 、林海中的亭台楼阁、原野上的村舍、草原上的蒙古包、沙漠中的人影等都会成为中央凹积极捕捉的目标(图1-5)。同是大海,礁石激起的浪花就远比万顷碧波耐看;同为湖光山色,杭州西湖就比武汉东湖更能使“眼” 留连。 因为西湖具有更曲折的岸形,更丰富的中景(包括湖中小岛); 而后者则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虽然更大却经不住眼睛的反复扫描。

据研究,中央凹的扫描方式因对象而异。 例如, 观看画片等小尺度对象时,中央凹沿着复杂而又循环的路线进行扫描; 观看较大的雕塑时,扫描集中于形体本身折线式来回跳跃,并在形体外轮廓处略作停顿; 对于建筑,扫描主要沿线条和外轮廓线进行,并多停顿于檐口、人口和形体突变部位; 对于街道,中央凹集中于中景左右来回扫描,注视程度随距离增加而渐渐减弱,具有连续性; 对于广场,扫描多集中于中景或近景处的狭窄地带,围绕中心来回摆动,注视程度变化较大,具有动态性质。 根据中央凹的视野范围可确定不同视距时的建筑或环境细部(如檐口和雕塑)的尺寸,然而就环境设计而言,眼睛的扫描规律与审美密切相关,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